祠堂建筑中见文化特色,乡村建设中知传承精神。近日,青· 传承皇冠app官方版下载安卓“三阳非遗传承,谱写振兴新篇”社会实践分队走进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之心,深入了解并体验了这一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建设的现代实践。
洪氏宗祠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也是三阳镇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文化特色。在中村村支部书记吕彦水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中村洪氏支祠进行参观。祠堂梁柱上“倒挂莲花”的雕刻和寓意“多子多福”的冬瓜梁,生动而又含蓄,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高超技艺和建筑艺术。在退休教师洪韶光的引导下,实践团还参观了宗祠的墙面,其中以“芦苇把”为建筑材料的设计,生动展现了中村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图为“倒挂莲花”雕刻和宗祠墙体
图为退休教师洪韶光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倒挂莲花”雕刻
洪氏宗祠不仅是族人的精神象征,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场所。白石源金石村村干部告诉我们“村里的大小事一般都在祠堂里解决,大家都能静下来讨论”,这种治理方式是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与传承,也是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有生力量”。在叶村、三阳村和白石源金石村,我们均拜访了村里的洪氏宗祠,每一处的内墙上都有展示村落习俗的宣传栏,与人文气息浓厚的宗祠相结合,乡村传统文化更具宣传活力。
图为白石源金石村洪氏宗祠内景,壁挂当地民俗文化宣传框
与传统文化魅力相辅相成的,是三阳镇的信用村建设。实践团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门户上挂有“信用示范户”“光荣之家”等牌匾,随后咨询了解到三阳镇古村落正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信用贷款、跨村联建等政策,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信用村的建设,不仅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更让信用成为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图为当地村民门户悬挂“信用示范户”“光荣之家”牌匾
在探访宗祠的过程中,有村民带着小孩自发的参与到宗祠的参观和讲解中,不仅丰富了团队的收获,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现代乡村建设的活力息息相关。实践团成员陈可佳表示,她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撰写拍摄纪录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宣传三阳镇的文化和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对三阳镇的洪氏宗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乡村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思考有了更深的认识。祠堂聚起小家,信用传递百家,实践团将以此经历为纽带,结合当地特色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撰稿、摄影:杨诗仟、徐冉冉 审核:张万茂)